身世坎坷,自强不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位传奇的武僧一时风靡全国时而还掀起了一阵追星狂潮,《海灯法师传》被媒体连载,海灯法师还曾受聘训练过武警,他甚至成为了那一个时代的传说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海灯法师的传奇人生。
海灯法师的法号为释海灯,出家人在出家前都有俗姓,他的俗姓为范,俗名为范靖鹤1902年生于四川江油海灯法师的家庭并没有宗教信仰,只是七岁时,他随舅父习武,之后他成为了一名武僧,多多少少与他悲惨而又坎坷的童年经历有关。
海灯法师幼年出身贫寒,父亲不是当地有名的乡绅,也不是雄霸一方的地主,仅仅只是一个平凡而又卑微的穷裁缝幼年时海灯法师家中生活拮据,靠着父亲缝补赚的钱,勉强度日1906年5岁的海灯法师不幸丧母,7岁,在舅公的引导下开始习武。
海灯法师天资聪颖,并且勤奋好学,在进入书塾学习后成绩优异从上学时海灯法师就酷爱文学和武术,经常抽出时间来练习1913年,12岁时海灯法师的父亲被当地恶霸打死遭遇丧亲之痛的海灯法师,悲痛万分,从此以后下决心立志要为父亲报仇。
人越是在最悲苦的时候,越想抓住每一颗救命的稻草,凡是有一点点阳光照进,都不会轻易再让它逃出1916年,14岁的海灯法师参加师范学校的统招考试,他的年龄在所有当时参加考试的人中是最小的,就是那样不起眼,那样渺小的海灯法师,但最终却以第一名的成绩录取。
既然抓住了光,那就好好的去留住它,在入学的两年里,海灯法师的成绩永远保持年级第一这无论实在那个学校,都会被称为传奇了吧海灯法师,在上学时还勤工俭学为了补贴自己的生活,他还常常帮助老师批改作业来糊口度日老师们也非常喜爱和敬佩这样一位发奋富强,人穷志不穷的好学生。
虽然勤工俭学可能会占用一大半的学习时间,但是最后,海灯法师依旧以第一名的成绩优秀毕业坚信学无止境的海登法师,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17岁的海灯法师成功考取四川政法学校文学系,但由于贫寒的家境,为了生存,最后选择了考取四川省国立警监学校公费学校。
从此以后生活渐渐稳定了起来,早上习武,白天上学,由于热爱文学,在晚上学习诗词海灯法师按照现在的话来讲,也算是位斜杠青年他层追随李药师学习医术,望闻问切,时常为人行医看病后来,19岁时,看遍了人间疾苦,百姓因为病害而受难,海灯法师从此改名为范无病,意义是无灾病之意。
时间并不能完全的治愈一个人童年的悲惨遭遇,在海灯法师心中始终不能释然为父亲报仇似乎已经成为海灯法师心中永远不能放下的执念因为为父报仇的念想从未放下过,海灯法师开始到处求访名师拜师教官王体泉,从此开始钻研武艺,这条路一踏上就是一辈子。
1928年,两位身怀绝技的少林高僧,因为祖上的原因游历到海灯法师的家乡化缘救灾当时的海灯法师见到两位高僧的绝技后,就立志要跟随学习但遗憾少林的功夫绝对不会外传,必须是少林子弟才可以学习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以及对少林的虔诚,海灯法师在他的胸部燃起32盏油灯来供奉佛祖。
两位高僧被看到海灯法海灯法师所感动,终于同意收他为徒,最终海灯法师皈依佛门,拜两位高僧为师,开始刻苦学习少林武功开始练习少林武功通过两位高苦心耐心的指导,再加上海灯法师海灯法师海灯法师的勤奋好学,最终,海灯法师学到了不少少林功夫。
此后的几年中,海灯法师选择继续深造,继续求访名师,磨练自己的武艺,1937年,海灯法师前往昭觉寺的智光法师处进行受具戒,正式出家成为了一名僧人,自号“常精进僧”之后他不断地磨练自己,精进自己的武艺游山访水,云游出川。
海灯法师开始在各处游历,看遍人间疾苦,心中那颗始终向善的种子,就深深埋在海灯法师心中在游历的过程中海灯法师见过名山大川,经常会感怀写下几篇诗句,在天台山修行期间,对自己严格要求,每天都要做功课,诵读经文每天1000遍,练习武术。
新中国成立后,海灯法师开始参各种武术的比赛表演,在习武的过程中,海灯法师依旧刻苦学习钻研他热爱的文学和医学他也继续研究佛学,在文学方面,他对旧体文学的造诣极高,一直被国内外专家所称赞由于超高的文学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广泛学习,在少林寺的日子里,海灯法师经常会写一些诗句,海灯法师曾出版《少林云水诗集》等。
海灯法师提倡僧人们去开垦种田,去通过劳动,来解决温饱问题这是首诗中描写了在寺中讲经的情景,又写到了农事,想来,海灯法师一生十分推崇“农禅并重”海灯法师的武功历来是受到广泛钦佩的,曾经的拿手绝技二指禅功,令无数见过的人们都印象深刻,梅花掌,三节棍,这些现在人们只能在江湖小说中看到的神功,在海灯法师身上也能尽数体现,海灯法师打的三节棍更是技艺精绝,他可以将三节棍摔成一条直线,使用三节棍时变化多端,属实让人旁人摸不着头脑,77岁时二指禅的神功依然轻松运行,按照现在来讲,简直封了神,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博眼球的网红。
刻苦,努力,勤奋,上进这些品质,追随了海灯法师的一生在上海时,他每日要听经文九小时,昼夜不断1967年,海灯法师重新回到自己的故乡-四川省江油县,在重华镇的山边上,他接了一件简陋的茅棚一生清贫管了,在晚年功成名就时,也会回到自己最安心的家园。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份纯真又返璞归真的心,注定要摒弃世俗的喧嚣,带领着他找到一片心灵的宁静之地,安营扎寨1968年,登海法师选择出山,抱着“古稀不作衰龄想,两脚犹堪踏九州”的雄心壮志又开始了云游。
来到了自己阔别30多年的少林寺,这是海灯法师第六次来到这片故地鬓微霜,又有何妨,岁月只会加重人体细胞的衰老,但永远抹不去暮年人的雄心与壮志1979年,一个电影的摄制组想要在四川拍摄奇闻异事,在一个非常巧合的机会下,摄制组在当地听说了有一位会武功的和尚。
便邀请了海灯法师海灯法师报着可以宣传少林武功,发扬少林武功的想法,答应了下来最后由两家知名的影视公司合力拍摄了一步新闻纪录片《四川奇趣录》,当然这里面的主角就是我们的海灯法师这也是海灯法师第一次走进电视荧幕。
纪录片一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些人慕名前往川西,有些人抱着探求真实性的心理来到川西,当然有不少热爱少林功夫的年轻人抱着拜师学艺的想法,急切的赶来在川西宝光禅院,海灯法师带领他的弟子们,表演了精彩纷呈的少林功夫,让“二指禅”“童子功”等,这些威名天下的武功,重现在世人眼前。
他们赢得了“功深面壁,绝技惊天”的美誉对于那些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年轻人,海灯法师孜孜不倦的教诲,甚至亲自做示范,仔细的传授着少林武功,甚至到了不知疲倦的境界那时的海灯法师,也回想起了一位名叫范靖鹤的少年四处拜师学艺的岁月,正是那段艰苦的岁月,铸就了今日的海灯法师。
当时正值“少林热”的浪潮,不少人推崇和喜爱少林,少林功夫也被广大年轻人喜爱,有知名的作家在听说了海灯法师的事迹后,写下长篇小说《海灯法师传》,后来北京晚报连载了这篇小说,在当时,人们迫切的想要了解这位拥有着少林武功的高僧,海灯法师成为了媒体的热门焦点。
为了让更多对武功对少林感兴趣的人了解海灯法师的一生,多家摄制栏目对海灯法师进行了拍摄,从纪录片,到彩色电影,再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甚至被邀请到了美国访问,展示少林技艺海灯法师拥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发扬我国少林寺正宗功夫,断然拒绝了国外的聘请。
1986年,海灯法师受到聘请,成为我国武警的武术指导训练士兵时年近耄耋的海灯法师亲自上阵,详细教授1989年,1月10日亥时,海灯法师因身患癌症在成都圆寂,终年八十七岁 这样一位高僧,“神与名俱空,流传中国功。
”经历了少年时的坎坷与不幸,依旧自强不息,读书重道坚守一生,一辈子清贫,但依旧不改初心曾经因为为父报仇的信念踏上习武之路,后来真心热爱武术,为少林,为国家,发扬武功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离不开像海灯法师这样的勇士,希望我们的武术,历久弥新,最后,祝愿我们的武术蓬勃发展。
本文由传奇sf网传奇私服资讯栏目发布,感谢您对传奇sf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80年代火遍全国的海灯法师,他的背后又有什么传奇故事呢?”